当地时间8日,全球塑料与橡胶工业的顶级盛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塑料及橡胶博览会正式开幕。展会将持续至15日,吸引了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200家参展商齐聚一堂,共同呈现行业的最新趋势与前沿技术。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橡塑行业展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塑料及橡胶博览会每三年举办一次,被视为行业的“风向标”。本届展会聚焦人工智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材料等前沿议题,勾勒出行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预计将吸引约18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观众。
据主办方负责人、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公司首席运营官马睿博(外文名:马留斯·贝勒曼)介绍,今年展会的展览面积与参展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从上一届的310家增至约460家,涨幅接近50%,数量仅次于东道国德国,充分展现出中国企业在全球橡塑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仅是数量,更是质量。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真正将先进技术带入市场,有些甚至是在展会进行全球首发。同时,中国企业积极探索循环经济领域。在塑料与橡胶行业中,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认为,中国在推动整个行业发展,尤其是在可持续领域树立标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智能化生产设备到生物基塑料方案,从新材料研发到绿色制造升级,中国企业集中展示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赢得了国际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今年首次参展的国家能源集团带来了煤基新材料的系列创新成果,展现出中国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从传统煤制化学品向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产品延伸。已连续参加六届展会的法国展商法布里斯·吉列尔曼告诉记者,与国家能源集团的合作让他看到了中国能源企业在绿色化、循环化发展上的新思路:“如今塑料行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我们观察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与成长,不仅在规模和体量上引人注目,更在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表现突出。今天的中国已不再只是参与者,而是新技术的引领者。”
多位国际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几年间,中国企业已逐步实现从“规模参与者”向“技术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在创新能力、研发投入与产品质量等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德国材料制造商科思创董事会成员、首席创意官莫妮克·布赫表示,与中国的合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也推动了可持续理念的落地:“除了在中国的运营业务外,我们在上海还设有技术中心,为中国以及亚洲提供创新支持,有时也会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执行速度——一切都更高效、不断突破极限。不仅仅是创新,还有对可持续发展的执着追求,无论是降低碳足迹还是循环利用材料。因此,与中国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在全球橡塑产业链中的角色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国际企业将中国视为推动全球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高效的本土研发体系、开放的合作姿态以及对绿色发展的坚定投入,正让“中国创新”成为全球产业变革中的关键力量。
从技术突破到理念引领,从本土实践到全球协作,中国企业正以行动诠释开放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