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展位费的展会,真的省钱吗?
免费参展,有可能是特别贵的参展,
观展也是,如果发现一个展览的展位是赠送的,没收钱,
那要不要去看呢?不去的好。
会展活动公司为什么不该提供免费的策划方案?
哈佛商业评论公众号在7月14日发布了一篇文章: 奈飞的血泪教训:免费模式可能毁掉你的生意
这篇文章有点儿意思,你可找来一读。
一些ZF办的展览,展位是送的,不收钱,那我们参展和观展要慎重。
一些会展活动公司愿意先做一个免费的会展策划,向甲方表示诚意和能力,这样的事值不值得?

“免展位费”,真的省了吗?
大多数企业的第一反应是:不收展位费,这个好事啊,省了一笔钱。
但你很快会发现,省下的只是展位费:
物料设计与制作费没省;
差旅食宿没省;
人员时间成本没省;
如果是光地,还要搭建费;
一个都不能少。

结果往往是:钱没少花,效果极差。
首先,主办方没收你的展位费,对你没有承诺,事实上就不会用力去做运营,包括邀请有代表性的展商、宣传推广、邀请观众和买家,因为他没动力去讨好你。
事情很简单啊:我都没收你钱,为何要替你办事?
其次,免费参展,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基本上不会做什么精心准备,人员、资料、样品啥的不怎么用心,不去做展前邀约,以为坐在展台里就会有客户来。
最后大概率就是抱怨“主办方不给力。”
下次不来了。

为什么赠送/置换的展台上总是没人?
“免费不是礼物,是锚定。”
哈佛商业评论这篇文章复盘了奈飞的教训:当用户把某项服务当成“免费的附加值”时,你很难再让他为之付费。
企业参展同样如此。

当主办方把展位“免费”送出时,参展商对这场展的“价值感知”往往会同步降低。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既然是免费参展,那展商不会有什么配合动作,不会珍惜参展机会的。
展台的人员配备通常是“低配”,甚至是刚入职的小朋友;
标摊里边的画面、信息:都是最基础的,甚至没有;
展前预热和展前邀约,那肯定是没有的;
团队“打卡式参展”,有的第一天下午就撤了;
资料都是随便凑的,肯定不是为了这个展而重新设计、印制的...
参展效果当然不行。
哈,你是不是立即想到了即使是收展位费的B2B展览,里边但凡出现给行业协会、行业媒体的免费展位,多半是空着的,没人。
还有,置换来的展位,比如酒店、景区、旅行社用客房/服务置换来的展台,展台不是没人就是展台上空无一物,即使酒店派了一个同事来展台值台,她也总是在刷手机。
反过来,如果象征性收费,哪怕收得不高,参展企业也会更尊重这次参展机会,会做一点投入,至少做个易拉宝、带些名片和资料吧。
主办方收了你的钱,不好意思糊弄,本身也会更愿意把“观众质量”和“成交场景”做扎实。
免费赠送展位,主办方本意上不想坑你,但免费就是一个坑。

为什么超市的塑料袋应该收费?
收一点点钱,往往会让双方都更认真。
消费者/用户会将价格与价值画上等号。
当你为一项产品或服务定价,比如一个会议、一场展览,即使只是象征性地少量收费,也会促使人们更加细心地对待、负责任地使用产品/服务,并认可其价值,比如早上9点准时到达会场。
而如果是免费参会,他睡醒了再来,也看心情,不来是很正常的事。
银行、保险公司、保健品的会销不在此列。
哈佛商业评论这篇文章举了一个例子:超市免费提供的塑料购物袋或其他赠品。
如果是小超市免费提供的塑料袋,由于不花钱,消费者往往不会珍惜,也很少重复使用这些东西。
但如果是一个塑料袋哪怕收费3毛钱,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就可能显著改变消费者的浪费行为。

绝大多数事,都值得用ROI来计算。
企业去参加一个零展位费的展览,得到了一个标摊,结果很可能是:看起来省了钱,实际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而且,参展回来,抱怨参展没价值,以后公司就不去参展了,没有发现正儿八经参展的好处和价值,也就失去了高质量的展会去开拓市场的机会。
所以,某种程度上,免费参展,真有可能是特别贵的参展。

为何会展策划应该收费?
不少会展公司会遇到甲方提的这个要求:
“先帮我出个策划方案,我们再讨论。”
然后,你把市场分析、策略、创意、招展招商、传播路径、实施方案都认认真真全写了……
对方一句“我们内部再评估一下”,就没有下文了。
哈哈,你是不是想到了甲方偷了你的策划,转手给了他的御用乙方?
你会说,这没辙呀,现在卷得厉害,我们不先出策划案,一点儿机会都没有呀。
我们再次提醒会展活动同仁注意这2个字:锚定。
只要是免费,甲方会认定你这个工作(以及背后的投入、经验值)很轻松,很廉价,不费力,不需要什么专业能力,即甲方锚定你的策划方案价值极低。
事实上,“免费”常常伴随着高昂的隐性成本,包括团队的时间精力投入和挫败感。
一旦甲方将“免费”视为参考价格,后续收费将变得困难,甚至根本行不通。
策划是专业服务,定价是价值锚点。
建议:
明确“咨询/策划”的边界与费用(象征性收费也好);
把“全案执行费”与“策划费”拆开,并写清楚可抵扣逻辑;
用交付物定义收费(如评估模型、动线图、全链路SOP、数据口径);
把“阶段性成果 + 复盘报告”写进合同,避免价值不可见。
当你敢于收费,客户才会把你当成可以依赖的专业伙伴,而不是一份“免费的供参考材料”。
“免费”不是敌人,但“没有价值锚定的免费”,我们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来源:会展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