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来了,会展活动人要失业了吗?
当然不会,不用担心。
AI永远替代不了修水管的师傅,
AI也不可能替代老到的会展活动人。
是的,微软总部在裁掉写代码的工程师
很多人一听到AI,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这行要被干掉了吗?”
的确,很多大咖、观察者、自媒体都在吓唬我:哪个行业会被AI取代?哪类岗位即将消失?谁又找不到工作了?
是的,微软总部在裁人,裁的还是写代码的工程师,有的是项目组连锅端。
但我们会展人是真的要担心吗?
在酒店/会展场馆工作的朋友会说,AI再牛,也没法替我去搭一块舞台吧?
做活动策划的人,悠悠说了句:客户一天改三次,某个领导、嘉宾突然不来了,这种事AI根本不敢废话。
会展人肯定不是第一波被AI影响最大的职业群体。
但不等于我们可以无视它。
AI可以帮我们写邮件、出流程表、生成图文内容、匹配买家和展商、做问卷总结……
这些原本让我们熬夜加班的杂活,AI出手,效率确实高了不少。
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会不会失业,而是:
我们是否愿意用AI来干那些“不是最能体现你价值的事”,腾出精力做更重要的判断、统筹和创造?
名校高材生去学修水管了
你可能听说过一个有点荒诞的说法:
在北美、欧洲的一些城市,不少名校毕业生,毕业几年后转行学了“修水管”“修电路”“翻屋顶”“做木工”。
在中国,有本升专。
为什么?
不是他们理想破灭,而是他们确实被现实上了一课。
会展BEN主理人锋哥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在美国上的本科,毕业后顺利进了在美国西雅图的微软总部,是个程序员。
结果,上个月,朋友的孩子被裁了,他所在的项目组全部被裁。
微软这么干,那其他大厂也在做同样的事,别的企业多多少少也差不多吧,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那些能被技术快速取代的职业——写代码、出报表、运营广告、数据分析,越来越卷,也越来越“没有稀缺性”,初级律师、会计、HR的招聘岗位和员工绩效评估考核、招投标的部分岗位,肉眼可见将消失。
反而那些看起来很传统、甚至“低技术含量”的技能,只要做得专业,就很难被替代,还能赚到稳定的钱。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劳伦斯·卡茨(Lawrence Katz)就提出了一个概念:“灵巧经济学”(dexterity economy)。
意思是,未来最稀缺的不是AI技能,而是那些需要动手、应变、与人沟通、现场解决问题的复合性技能。
修水管,就是一个典型。
你不能远程遥控修;
不能靠模板完成修;
不能“明天来吧”,客户说今天漏水就是今天得搞定。
上门之后,先拍照,再干活,修好之后测试一下漏不漏,再拍照,跟客人寒暄两句,走人。
干活麻利、说话讨巧的话,房东会给个好评,在美国,还会多给小费。
修水管工、翻修屋顶的人,根本不担心AI。
会展人,是AI最替代不了的工种之一
上门修水管,是不是很像我们会展活动人的日常?
客户昨晚说今天要加人,场地今天得调;
现场音响啸叫,AI能解决吗?还不是靠控台的音响老师?
演讲嘉宾超时了,除了铁了心要得罪他,否则万万不敢掐音响和大屏,那还是靠人去提醒嘉宾尽快结束、不要超时;
展台上有人不听劝阻,用音箱播放视频,影响到了其他展商,被投诉了,谁去掐电源?
这些事你说给AI听,它最多能说我同情你。
你得是那个能冲在第一线,掌控全局,又能临场改方案、解决问题、安抚客户的人。
一个成熟、经验丰富的会展活动人,大概需要具备五种能力:
1. 计划力:前期统筹、流程规划、供应商配合、风险预案。
2. 协调力:内部同事、客户对接、场地方、嘉宾、演艺、服务人员、兼职人员的沟通与桥梁。
3. 应变力:出突发状况,必须马上解决,还不能引发更大混乱。
4. 服务力:每个嘉宾、每个展商、每个参会者都得感受到被照顾了、被尊重了
5. 复盘力:活动完成,不是结束,而是下一次的开始。
这五种能力里,有哪一项是AI能独立胜任的吗?
现场的温度、人情味、仪式感营造、情绪价值、现场帮人介绍……
所以好像真可以说,
会展人,是AI最不好替代的一群“修水管的人”。
会展活动人靠什么赚钱?
那我们靠什么赚钱呢?
如果AI能做的东东越来越多,我们的价值是不是在减少?
其实恰恰相反——
当“基础活”被AI分担后,真正值钱的是无法被标准化的部分:创意、判断、人脉、统筹、服务设计、客户关系维护、群里/评论区里/现场看到的、听到的只言片语所传递的信息,等等。
我们以后赚钱的地方,不是“写个执行方案”、“做个签到系统”这种标准服务费,也不是信息差所带来的价格差,
而是能不能把项目做得漂亮,让客户省心,让品牌露脸,让现场出彩。
让客户信任我,把下次活动交给我(复购),介绍朋友来找我(即:转介绍)。
这是一种信任经济,也是一种“复购经济”。
我们真正赚的是长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别人信任我们的价值。
AI不是坏事,它正在替我们分担最费力不讨好的部分;
但要赚更多钱,要留在这行并变得越来越值钱,我们要掌握的是AI干不了的东西:临场、手工、人情、情绪、系统协作和美感判断、客户没说出来但想要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我们就像翻屋顶、修抽油烟机、换水管一样——只不过,手里拿的不是扳手,是流程表和嘉宾名单,背后装的,是预见并避免问题/差错、预知客户所需并真的能提供价值的能力。
来源:会展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