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是会展业的常态。
中国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
“一强一弱” | 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
在国际上,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一强一弱”:
强的是:中国参展商群体强大,每年出境参加经贸展览的中国企业超过3万余家(包括一个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多个境外展会),为全球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强大,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善于借助国际展会拓展对外贸易。
弱的是:在全球排名靠前的大型跨国展览公司中,尚无中国资本主导的展览公司;在全球知名的大型经贸展会中(指境外举办的展会),没有中国公司主办的项目;在全球巡回举办的大型学术会议中,也没有中国因素主导的项目(主要指总部设立于中国的国际性学会、协会主办的国际性大会)。
这一状况,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与中国企业出境参展的规模,与中国扩大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需求,与中国科技进步的实力,不相匹配,落差明显。因此,增强中国在国际会展业业中的影响力,是中国建设会展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重比拼 | 会展业在国内的竞争性发展
在国内,会展业的竞争性发展反映在三方面:
一是,会展城市的竞争。
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构成、城市辐射力、居民消费力、政府领导重视程度、奖补资金规模、会展市场主体素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各个城市在会展项目的聚集度及其成长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会展业在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一线会展城市比拼大型或超大型项目,二三线会展城市比拼中型项目或特色项目。
如深圳市,由于新建展馆增强了承接大型展会的能力,同时新出台了财政奖补政策,加之制造业、科创产业基础厚实、发展动能强劲,其2023年190场展会的展览总面积达1030万平方米,较之2019年121场展会的展览总面积395万平方米,净增69场和635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提高2.61倍。在新增的展会项目中,从“北上广”迁址或复制而来的占相当比例(包括知名展会在深圳复制项目)。而长期居于展览一线城市的北京市,2023年较之2019年,展会数量与展览总面积双双下降,由324场展会的590万平方米降为233场展会的508万平方米。这说明,经历三年疫情,深圳市展览业的竞争力显著增强,而北京市在展览城市中的地位不升反降,排名由全国第3位跌至第5位。
二是,会展项目及其市场主体的竞争。
会展项目是驱动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一个城市或一个公司在会展业的竞争力,在某种意义上是看其拥有会展项目的实力。会展项目的竞争力一般由项目性质、项目影响力、项目规模和项目主办机构等四方面构成。从展览业角度,分析如下:
在项目性质方面,通常按专业展或消费展、政府展或商业展(非政府机构主办)定位。一般而言,专业展、商业展更能体现经贸展览的市场竞争力。
在项目影响力方面,根据展会的市场辐射力,分为国际性、全国性、地域性三个层次。毫无疑问,国际性、全国性展会的市场影响力强于地域性项目。展会观众来源地的构成,是评测会展项目市场辐射力的主要指标。
在项目规模方面,一般而言,展会规模越大,观众越多,特色越鲜明,其市场竞争力就越强。
在项目主办机构方面,以集团公司为企业组织架构,以知名的大中型品牌展会为优势资源并布局全国,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展览公司,属于竞争力强劲的市场主体。
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会展项目,或被同主题展会所替代,或因不能适应行业或客户需要而被市场淘汰。
三是,政府会展业奖补政策的竞争。
中国地方政府出台扶持会展业发展的奖励政策(业内习惯称为“奖补资金”)始于2004年深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深圳市政府决定设立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以扶持会展业的发展。此后,多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以资金奖补方式促进会展业发展。政府扶持会展业发展的资金,分为奖励或补贴两种。在奖励方面,对于达到考核指标的展览、会议项目,予以资金奖励。在补贴方面,资金主要用于引进巡回展或知名会议项目,也用于支持当地会展业活动,包括论坛、培训、专项调研等。
2010年以来,政府的奖补资金对于促进本地会展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成都、长沙、海口、南昌等城市会展业的强劲发展,奖补资金杠杆功能的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到2024年,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23个省会城市、72个中小城市(含城市区政府)设立了扶持会展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会展业发达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设有专项资金。海南、四川、湖南是全国扶持会展业专项资金总金额列前三位的省份。
研读“十五五”规划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即将到来“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会展业,必须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会展业要发展,就必须在市场竞争中拼搏。
中国会展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识变、应变、求变。
中国会展业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依靠创新。
新形势下,怨天尤人没有用,因循守旧走不动,内卷掐架不是路。
会展业要赢得新一轮竞争,必须认真研读即将公布的“十五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纲要。在此之前,可以学习《人民日报》9月30日至10月7日以“钟才文”名义发表的8篇评论文章,领会中央精神,把握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定力与信心。
《人民日报》“钟才文”的8篇评论标题如下:
1.《从全球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
2.《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
3.《科学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4.《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
5.《全面认识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6.《中国是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典范》
7.《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开放共赢性》
8.《深入了解中国就会坚定相信中国》
我认为,在“十五五”时期,中国会展业须在“七化”上用功下力——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规模化,依靠创新内生动力,从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来源:张凡的会展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