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会展洞察
会展洞察
对比中国,美国会展业AI应用情况如何?来自主办方与服务商双重视角的调研
时间:2025-10-16   访问量:1001


在AI技术的应用上,

中国会展业相比美国会展业,

是领先?落后?又或是旗鼓相当?

美国的服务商还将AI转化为一种新能力

9月30日,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OpenAI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S***2,为热爱学习的业内人士在假期中增添了不少乐趣。

傅盛等业内大咖纷纷下场,亲自制作了参与赤壁之战的多个视频片段,效果令人动容。

我自己也尝试制作了一条视频,尽管那只箭略显粗糙,但作为第二部生成的作品,其效果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堪比《指环王》大片。       

人工智能领域是中美两国除了贸易战场之外的另一角力产业。作为会展人,你或许也会有一个疑问,中国会展业相比美国会展业在AI技术的应用上是领先?落后?又或是旗鼓相当

今年正好是我加入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活动科技委员会(Event Technology Committee)的第二年。

活动科技委员会每个月都会召开一次月会。让全球各地IAEE会员中的技术咖们一起探讨活动科技的发展,为了照顾来自亚洲的会员,每个月的月会基本都安排在晚上11点或者12点。

我亲身参加了过去20多个月的月会,发现每个月的讨论中人工智能都是无法绕过的话题。

今天就参会讨论的部分内容以及IAEE最新发布两份针对美国 B2B 会展市场的AI应用专项调研(主办方视角:《CEIR AI Quick Poll for Organizers》;服务商视角:《CEIR AI Quick Poll for Suppliers》),来谈谈美国会展人在 AI 使用上的现状、偏好与痛点。

对于正探索AI落地路径的中国会展业而言,这些来自成熟市场的实践数据,既能展现AI在会展场景中的真实价值,也能为我们提供可借鉴的落地思路。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852_969.png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855_832.png

行业共识:AI已成为美国会展业的 “主流工具”,共性实践凸显效率导向

两份调研的核心结论高度一致:AI不再是美国会展业的“小众尝试”,而是超八成从业者的“日常帮手”,且其价值集中于“降低重复劳动、提升基础效率”,行业对AI的整体接受度与满意度均处于高位。

从整体使用率来看,美国会展业的AI渗透已相当充分:84%的 B2B 会展主办方工作人员会使用AI支持工作,仅16% 完全不接触;

服务的渗透率更高,86%的从业者定期使用AI,未使用者仅12%。

这一数据意味着,在美国会展市场,“不用AI”已成为少数情况,技术普及度远超许多人对“传统服务业”的认知。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856_664.png

从使用层级差异来看,“管理层先行”是显著特征。

无论是主办方还是服务商,高管使用AI的比例均高于中低层员工:

主办方高管更倾向于将AI用于“展会特定规划与执行”(如参展商流程设计、项目进度监控)

服务商高管则将AI覆盖“日常任务与战略功能”(如产品营销决策、客户服务优化)。

这种“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模式,既体现了管理层对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也为基层员工的AI应用提供了方向引导 —— 这一点对中国会展企业尤为值得借鉴正如我在注册国际会议经理(CIEP)课程中再三强调的一样,数字化也好,AI也好,技术落地往往需要决策层的推动与资源倾斜。

从核心应用场景来看,“日常高频任务”是AI的主战场。

主办方与服务商均将AI优先用于“低门槛、高重复、易出效果”的日常工作:

主办方80% 的AI使用集中于此,核心场景包括文本创作与编辑(59%)、搜索引擎优化(41%)、会议转录与总结(29%);

服务84%的 AI 应用聚焦日常工作,前三大场景为文本处理(57%)、信息检索(50%)、会议辅助(31%)。

不难发现,美国会展人并未追求“高大上”的 AI功能,而是从“写文案、搜资料、记会议”这些基础需求切入 —— 这种“从痛点出发”的应用逻辑,恰恰是AI快速落地的关键。对中国从业者而言,与其纠结“AI能做什么”,不如先思考“日常工作中哪些重复劳动能被AI替代”,比如用AI 生成参展商手册初稿、自动总结客户沟通会议要点,都是低成本试错的好方向。

从工具选择偏好来看,“通用型AI助手”占据绝对主导。

两份调研均显示,ChatGPT是行业最依赖的AI工具:主办方31%的高价值AI应用来自ChatGPT

服务商端这一比例更高达 46%

其次是Microsoft Copilot(主办方3%、服务10%)、Google Gemini(两者均约 2%-3%)等通用工具。

细分工具(如Grammarly 用于写作、Canva AI用于设计)的使用率反而较低

这说明美国会展业更需要“多功能、易上手”的AI助手而非“单一功能专精”的工具——毕竟对大多数从业者而言,能同时解决“写文案、搜信息、做总结”的工具,比只能改语法或做设计的工具更实用。

此外,行业对AI的整体满意度极高:仅14% 的主办方认为AI“无帮助”,服务商端这一比例更低至9%,且均无“集中差评”的工具或场景。

这意味着美国会展业的AI应用“供需匹配度” 较高,技术没有沦为“噱头”,而是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 —— 这也打消了许多中国从业者“AI 没用”“AI 容易出错”的顾虑:只要选对场景和工具,AI 的价值是可落地的。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857_424.png

角色分野:主办方聚焦“展会全流程”,服务商侧重“服务与销售”,差异背后是业务定位

尽管共性显著,但主办方与服务商的AI应用仍存在关键差异——这些差异并非技术选择不同,而是由两者的业务定位决定:主办方的核心是 “办好展会”,需覆盖“展前 - 展中 - 展后”全流程;服务商的核心是“服务主办方”,需聚焦“产品销售与客户价值交付”,这种定位差异直接导致了AI应用的分野。

差异一

核心应用领域的侧重不同

主办方的AI应用围绕 “展会全流程执行” 展开

除日常工作外,主办方将AI延伸至“展会特定规划”(40% 使用率)与“展后运营”(25% 使用率):在展会规划阶段,AI 用于聊天机器人服务(16%,如解答参展商疑问)、参展商销售支持(14%,如生成销售跟进邮件);在展后阶段,AI 用于数据分析(16%,如整理观众反馈数据)、展后调研(13%,如自动生成调研问卷报告)。

可以看出,主办方的AI应用是 “全流程渗透”,目标是让展会从策划到收尾的每个环节都更高效。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858_232.png

主办方应用情况

服务商的AI应用聚焦“产品销售与服务输出”。

除日常工作外,服务商将AI用于“产品营销 / 销售”(32% 使用率)与“下一轮营销规划”(27% 使用率):在销售阶段,AI支持产品营销 campaign(17%)、客户销售跟进(12%);在规划阶段,AI用于数据分析(17%,如分析参展商需求趋势)、预测性分析(8%,如预测下季度销售热点)。

更关键的是,服务商还将AI转化为“服务主办方的能力”——51% 的服务商会用AI为主办方提供服务,核心场景包括展会数据 analytics(15%)、聊天机器人支持(14%)、定向观众营销(13%),比如帮主办方分析参展商 ROI、设计观众邀约的智能话术。

这种“用AI提升服务价值”的思路,对中国会展服务商(如搭建公司、数字营销服务商)极具启发:与其单纯卖“搭建服务” 或 “营销服务”,不如用AI赋能服务,比如提供“AI驱动的观众精准匹配方案”,让服务更有技术含量。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858_975.png

服务商应用情况

差异二

工具类型的丰富度不同

主办方的AI工具类型更精简,仅覆盖6大类(通用助手、搜索增强、聊天机器人、写作编辑、视觉工具、workflow 工具),且除 ChatGPT 外,其他工具的使用率均低于3%

服务商的 AI 工具则覆盖 9 大类,新增了“会议协作”(如 Zoom AI、Otter.ai)、“翻译支持”(如 DeepL)、“销售 / CRM”(如 Salesforce)等类型,且 Microsoft Copilot 的使用率(10%)是主办方的3倍多。

这一差异的核心原因是服务商的业务更复杂:需对接主办方的多场景需求(如跨语言沟通、客户关系管理、会议协作),因此需要更多元的工具支撑;而主办方的业务更聚焦展会本身,工具需求相对集中。

差异三

不使用AI的痛点不同

主办方不使用AI的核心障碍

“能力缺口” 与 “风险顾虑”:前三大原因是“缺乏使用经验”(10%)、“不了解工具”(7%)、“无培训资源”(4%),同时存在“担心专有信息泄露”(1%)、“无预算投入”(1%)的顾虑——毕竟主办方接触大量参展商与观众的敏感数据,对隐私安全的担忧更突出。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859_650.png

服务商不使用AI的痛点

则是“价值质疑” 与“结果信任”:前三大原因是 “缺乏使用经验”(5%)、“不认可AI价值”(3%)、“不了解工具”(2%),同时有 1% 的从业者 “害怕AI给出错误答案”——服务商需为主办方提供专业服务,对AI结果的准确性要求更高,担心因AI出错影响客户信任。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900_336.png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901_015.png

对中国会展业的启示:从“美国实践” 看AI落地的关键

美国会展业的AI应用实践,本质上是“从需求出发、适配角色定位、重视基础效率” 的过程,这些经验对中国会展业的落地路径有三大核心启示:

01

从“日常痛点” 切入,拒绝“技术噱头”

美国会展人用AI先解决“写文案、搜资料、记会议”,而非追求“元宇宙展会”“AI数字人”等复杂应用

这提醒中国从业者:AI落地的第一步是“找对痛点”。

对主办方而言,可先用AI生成展前通知、参展指南初稿,减少文案撰写时间

服务商而言,可先用AI总结客户需求、分析过往项目数据,提升响应效率。

这些“小应用”虽不亮眼,但能快速看到效果,既降低了试错成本,也能增强团队对AI的信心。

02

管理层带头推动,配套培训资源

美国“自上而下” 的AI推广模式证明,管理层的参与是技术落地的关键。

中国会展企业的要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头使用AI(如用ChatGPT 梳理展会策划思路),并为员工提供培训资源 —— 比如整理“会展场景AI工具清单”、开展“AI写文案实操课”,解决“不会用、不敢用”的核心障碍。

同时,需制定明确的AI使用政策,比如规定“哪些数据可输入AI、哪些不可”,平衡效率与隐私安全。

03

服务商可探索“AI + 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美国51%的服务商用AI为主办方提供服务,这为中国会展服务商指明了方向与其陷入“价格战”,不如用AI提升服务价值。

比如搭建公司可提供“AI展台设计”,数字营销服务商可提供“AI分析的观众画像 邀约策略”,让服务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赋能型”转型,这既是差异化优势,也是未来的行业趋势。

微信图片_2025-10-16_150901_688.png

结  

10月3日晚,IAEE活动科技委员会正好开完了10月的月会,从当天的讨论结果看,AI在美国会展业扮演的聊天机器人和客服角色已经日趋成熟,这和国内会展智能体的发展基本同步。

我亦提出AI在国内用于展商观众精准匹配从而提升双方参展ROI领域的实践,与会专家表示美国也已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但是解决方案仍不够成熟。

据上可见,中美两国的从业者其实在会展业垂直落地领域基本处于旗鼓相当的状况。

IAEE 的两份调研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美国会展业的AI应用并非“技术狂欢”,而是“理性务实”的效率革命 —— 以“解决日常痛点”为核心,以“管理层推动”为助力,以“适配角色定位”为原则。

对中国会展业而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借鉴其“从需求出发”的落地逻辑:先想清楚“AI 能解决什么问题”,再选择工具、推动落地。

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迭代,会展业的效率边界将不断被打破,而那些早一步用AI解决痛点的从业者,无疑将在行业转型中占据先机。

来源:会展Ben


深圳市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

联系电话:0755-82880185 、82880186

邮编:518000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圳会展中心

技术支持:TIANRUI

技术电话:400-806-5336

Copyright 2023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212915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