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会展洞察
会展洞察
莫让展会观众数量成为“玄学”
时间:2025-09-25   访问量:1002


当合肥两名观众冒雨赶赴上海某展会,却发现目标企业集体“缺席”;当广东某大型展会现场冷热不均呈现“冰火两重天”,展商对展会人气的评价两极分化……近期会展业接连曝光的观众组织乱象,撕开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数据泡沫”一角。经济下行背景下,展会观众数量这一关键指标,正在从衡量成效的“晴雨表”演变为会展行业的“照妖镜”。


微信图片_2025-09-25_113612_528.png


展会观众数量作为评估展会成效的核心指标,本应是主办方专业能力的直接体现。然而,部分展会通过夸大参展商名录、虚构观众规模等手段制造“虚假繁荣”,实则是对行业生态的严重破坏。上海某展会以“名企云集”为噱头吸引观众,最终却因实际展商与宣传严重不符引发集体抗议。这种数据造假行为,不仅让参展商投入的展位费、宣传费打了水漂,更让观众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化为乌有。当“十几万观众”的宣传数字与现实中的冷清形成强烈反差,行业的公信力便在展商的失望中逐渐崩塌。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观众组织沦为数字游戏,展会经济正在付出沉重代价。参展企业耗费巨资搭建展台、运输展品,换来的却是寥寥无几的有效对接;专业观众千里迢迢赶赴会场,面对的却是名不副实的参展商名录。这种双向的信任崩塌,正在动摇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支柱的根基。



微信图片_2025-09-25_113614_510.png


展会经济的核心价值,在于搭建供需双方高效对接的平台。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参展决策更趋理性,观众邀约必须从“广撒网”转向“精耕作”。真正的专业展会,在买家邀约上是要花费大功夫的,在这一点上,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展览公司做得是比较扎实的。从前期市场调研到观众画像绘制,从定向邀约到动态跟踪,从买家待遇的制定再到现场对接秩序的管理,英富曼、励展、汉诺威展览等知名企业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买家系统的维护上,这是他们能够坐拥多个全球名展的重要基础和底气。观众组织绝非简单的人数堆砌,而是需要系统化、专业化的运营能力,更需要真诚的态度和长期主义的坚持。


站在会展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观众数量不该是虚浮的泡沫,而应成为丈量行业价值的标尺。当潮水退去,那些靠数据注水制造繁荣的展会终将现出原形,而脚踏实地深耕观众服务的主办方,终将在市场洗牌中赢得未来。毕竟,在信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任何造假行为都如同在沙滩上建城堡——看似巍峨,终将坍塌。莫要靠着一时的坑蒙拐骗,让观众数据成为玄而又玄不能触及的禁区。唯有以真诚筑基、用专业赋能,方能让展会经济真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


来源:中外会展CICE


深圳市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

联系电话:0755-82880185 、82880186

邮编:518000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圳会展中心

技术支持:TIANRUI

技术电话:400-806-5336

Copyright 2023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2129154号    网站地图